正值蔬菜销售旺季,在杞县沙沃乡杨寨村产业园的蔬菜大棚里,忙碌的村民们把一棵棵鲜嫩的小青菜从地里拔出,码放整齐,等待货商销往郑州、开封、新乡等地。
“杨寨村产业园每年预计生产蔬菜1000万公斤,累计带动全乡1000人就业增收。眼下,这是我们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的头等大事。”杞县副县长、沙沃乡党委书记崔敏说。
小小蔬菜大棚,折射的是开封市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
去年以来,开封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基础更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节节高”。
全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重点薄弱环节,坚持将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切实筑牢防返贫致贫“堤坝”。在常态化预警排查和季度性集中排查的基础上,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网格员等基层力量,逐村逐户逐人开展全覆盖排查,及时将返贫致贫风险户纳入监测范围开展精准帮扶。
稳定收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开封各县区以基地促园区,以园区促全链条式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做实做优产业增收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培育了杞县潘安食品、祥符区木易牧业等346家帮带企业,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4063人就业,实施产业项目209个,带动脱贫户27864户次,预期户均受益2545.21元。
产业嵌特色,鼓起“新钱袋”。双楼村的药材、蜜瓜和豆角,五闫村的葡萄,大蔡村的水产……祥符区曲兴镇利用地处黄河滩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形成瓜果、蔬菜、中草药、水产等特色产业,“一村一品”方兴未艾。
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产业为基,就业为要。开封市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推进“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等“点对点”“一站式”就业服务,探索实施了“乡贤+建设”“乡贤+服务”“乡贤+发展”三大工程,打造人才回乡、信息回馈、项目回归、资金回流的“回归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全市共实现脱贫人口稳定就业106804人,让脱贫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开封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夯实基础,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由“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全市各县区顺利通过农村垃圾治理省级达标验收。
开封市将“五星”支部创建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五星”支部创建实施办法》等文件,细化考评细则,聚焦“弱、乱、穷”问题突出的村,精准选派力量整顿。
“金星银星,比不上‘文明幸福星’。”在祥符区罗王镇罗王村,村民提起“五星”支部创建带来的实惠夸赞不已。“五星”支部创建开展以来,开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大大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报记者 龚砚庆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青竹